前導說明:本篇本來是寫在Facebook粉專,之後整理到部落格來,比較偏向雜談,雖然我的文筆本來就偏向隨興,但本篇文章又更直白了點喔,請知悉。
圖片是我當前操作最高的 ROAS,猜猜我的廣告花費是多少?(好奇可以看文末)
廣告操作了幾年,時不時看到、或聽到會有人說某大師(通常都是指自己、或有一些 Facebook 課程之類)有高 ROAS 操作神技巧,其實我覺得大多時候這是個譁眾取寵的偽命題,因為很多人喜歡看這類主題,覺得可以學到什麼神奇的密技。
…如果有,我覺得那個人會先自己去創業,然後投廣告致富。
真的有廣告操作經驗的人會知道,廣告預算能否放大、並且讓 ROAS 維持在一個甜蜜均衡點,透過廣告推力讓電商業績有效帶入那才是真本事,因為中間會牽涉到廣告策略、投放技巧、甚至素材或案型更占了絕大多數的影響性。
所以通常我如果看到說操作高 ROAS 的人或課程,可能都會想知道幾件事,但通常以下四點一定會有幾個沒答案,下回如果有看到類似命題,我會建議必須保持合理的懷疑跟思考:
1. 廣告歸因如何設定?
如果有加上瀏覽1天以上的歸因,那想必數字又更好看許多
2. 廣告花費金額?
量體是否夠大,還是只是花個幾百元?
3. 商品單價金額?
是賣1,200還是12,000?商品單價金額高,花費少,就容易促成高ROAS的假象
4. 商品折扣數如何?
是否有多送贈品或折扣等其他誘因存在?
或許還有我沒想到的,以上這些大多是我會思考的部分,提供參考。
答案是,剛好我只是因為花了3元帶進一筆訂單,當然不能認真看。
所以我並不以操作出高ROAS為優先判斷。